氯胺酮是什么

氯胺酮,全名为2-邻氯苯基-2-甲氨基环己酮,化学式为C13H16ClNO,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。它属于苯环己哌啶(PCP)的衍生物,并且是N-甲基-D-天门冬氨酸(NMDA)受体拮抗剂。氯胺酮因其物理形状通常为白色粉末,且英文名称的首字母为K,故俗称K粉。在医学临床上,氯胺酮主要用作麻醉剂,并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国家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。

氯胺酮的用途

氯胺酮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麻醉诱导与维持:在外科手术中,氯胺酮常被用于麻醉诱导,能快速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,为手术创造条件。其诱导迅速,一般静脉注射后30-60秒、肌肉注射后3-5分钟即可起效。同时,它也可用于麻醉维持,尤其适用于短小手术,确保手术顺利进行。
  2. 小儿麻醉: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具有独特优势,能在提供有效麻醉的同时,保留小儿的自主呼吸和气道反射,降低麻醉过程中呼吸管理的难度。它常用于小儿体表手术,如清创缝合、疝修补等。
  3. 镇痛: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,不仅能缓解手术中的疼痛,还可用于治疗某些急性和慢性疼痛。对于创伤、烧伤等引起的急性疼痛,氯胺酮能快速减轻患者痛苦。在慢性疼痛治疗方面,对于一些常规镇痛药效果不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,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,低剂量氯胺酮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,可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。
  4. 麻醉复合用药:氯胺酮常与其他麻醉药物、辅助药物联合使用,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,并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。例如与丙泊酚合用,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,降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,同时发挥氯胺酮的镇痛优势。
  5. 特殊检查与治疗:在一些特殊的检查和治疗操作中,如心导管检查、脑血管造影等,氯胺酮可作为麻醉药物使用,确保检查和治疗顺利进行。

氯胺酮的危害

尽管氯胺酮在医疗领域有诸多用途,但其滥用却会带来严重的危害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害:

  • 急性中毒症状:包括行为症状(如兴奋、话多、自我评价过高等)、精神症状(如焦虑、紧张、惊恐等)、躯体症状(如心悸、气急、大汗淋漓等)以及意识障碍(如意识清晰度降低、定向障碍等)。严重者可出现高热、抽搐发作、颅内出血、呼吸循环抑制,甚至死亡。
  • 依赖综合征:长期使用氯胺酮后,滥用者常需要增加使用剂量和频度才能取得所追求的效果。同时,滥用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渴求,控制不了氯胺酮使用频度、剂量,明知有害而仍然滥用。
  • 精神病性障碍:氯胺酮滥用者常出现精神病性症状,与精神分裂症非常相似,主要表现为幻觉、妄想、易激惹、行为紊乱等症状。
  • 认知功能损害: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,执行任务困难,注意不集中,记忆力下降等。由于氯胺酮的神经毒性作用,慢性使用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周、数月,甚至更长,较难逆转。
  • 躯体并发症:常见躯体并发症包括泌尿系统损害和鼻部并发症等,表现为排尿困难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血尿、夜尿增多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,以及慢性鼻炎、鼻中隔穿孔和鼻出血等鼻部疾病。

氯胺酮的注意事项

在使用氯胺酮时,必须严格遵守医嘱,注意以下事项:

1. 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应严格控制,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毒副作用。

2. 静脉注射氯胺酮时切忌过快,以免导致一过性呼吸暂停。

3. 氯胺酮不得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,如高血压药物,以免产生不良反应。

4. 术后应多饮水,促进药物排泄,并遵循医嘱用药,如发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。

结语

氯胺酮作为一种重要的麻醉药物,在医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然而,其滥用却会带来严重的危害。因此,我们必须增强对氯胺酮这类精神药品的认知,了解其滥用危害,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
氯胺酮是什么

By admin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