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农商银行:乡村振兴的金融引擎与清廉文化的践行者
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:成都农商银行),作为在原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,自2010年1月15日挂牌开业以来,始终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,赋能产业发展,润泽美好生活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、业务范围、乡村振兴贡献以及清廉金融文化的建设。
发展历程与业务规模
成都农商银行于2010年正式挂牌开业,2011年完成增资扩股,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。2020年6月,完成股权结构调整,回归国有,市区两级国资合计持股比例达到79.58%,成为成都市国资持股比例最大的银行。截至2023年末,全行资产总额已超过8300亿元,贷款余额超4200亿元,存款余额超6000亿元。在英国《银行家》(The Banker)杂志公布的202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,成都农商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位列第200位,较2023年上升15位。
业务范围与服务网络
成都农商银行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,包括吸收公众存款、发放短期、中期和长期贷款、办理国内结算、票据承兑与贴现、代理发行与兑付政府债券等。该行设有各层级机构635家,其中法人机构总部1家,总行营业部1家,分行8家,支行215家,分理处410家。此外,还在山东、江苏、福建、河北、四川、云南、新疆等地发起设立了39家中成村镇银行,形成了跨区域发展的格局。
在个人金融方面,成都农商银行提供借记卡、信用卡、储蓄业务、个人贷款、投资理财等服务;在公司金融方面,则提供结算业务、机构理财、融资业务、投行业务等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农商银行在农村区域布放了1500余台ATM、CRS等自助机具,入驻村级金融服务站1200余个,组建了1600余名的金融服务联络员队伍,形成了城区、乡镇、村社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网络。
乡村振兴的金融引擎
成都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将大量资源投入农村金融市场。全行650余个营业网点中,近80%扎根在县域,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。该行还推出了多款针对农村客户的金融产品,如“农信易贷”、“乡贤贷”、“振兴贷”等,有效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此外,成都农商银行还搭建了覆盖成都市所有农户的“城乡金融服务平台”,为农户提供耕保基金、林保资金等财政补贴领取、日常结算、缴纳养老保险、查询耕地面积等一站式服务。该行还是代收成都市及部分地市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的主要银行机构,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多渠道的缴费服务。
清廉金融文化的践行者
成都农商银行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,也高度重视清廉金融文化的建设。该行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目标,坚持服务战略、党建引领、以人为本、循序渐进的原则,将清廉金融文化与意识形态、制度建设、业务发展等工作深度融合。
成都农商银行成立了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由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任组长,其他行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,构建起“党委统一领导、纪委组织协调推动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、全行共同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该行还制定了《进一步成都农商银行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工作措施》,从理论武装、日常教育、阵地建设等方面作出系统谋划。
为了打造有辨识度的清廉金融文化品牌,成都农商银行以该行发展历程中蕴含的廉洁元素为基础,树立了“泽锦扬清——水泽天府•清润农商”清廉金融文化主品牌。该品牌寓意成都农商银行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公园城市建设,如千年蜀水般润泽天府之国的广袤沃野;金融如水般透明,从业如沟渠般分明,发扬自律、廉勤、奋进精神。
结语
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成都市国资持股比例最大的银行,不仅在业务规模和服务网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,更在乡村振兴和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未来,成都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承“服务乡村振兴,赋能产业发展,润泽美好生活”的使命,为成都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