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馆建筑设计规范概述
旅馆建筑设计规范是确保旅馆建筑满足适用、安全、卫生等基本要求的重要指导性文件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《旅馆建筑设计规范》(JGJ 62-2014),该规范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,取代了原有的JGJ 62-90标准。
规范适用范围与等级划分
本规范适用于新建、扩建、改建的至少设有15间(套)出租客房的旅馆建筑设计。旅馆建筑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和五级,不同等级的旅馆建筑在设计要求上有所区别。
选址、基地与总平面布置
旅馆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的要求,选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利、排水通畅、有日照条件且采光通风较好的地段。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或公路,便于交通出入。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,合理组织交通流线,避免人流、货流、车流相互干扰,并满足消防疏散要求。
绿化与停车设计
旅馆建筑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绿化设计,绿地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。同时,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或停车库,以满足旅客和员工的停车需求。
建筑设计要点
旅馆建筑设计应注重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的合理配置,确保建筑布局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。建筑热工设计应因地制宜,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。客房部分的设计应满足隔声、采光、通风等要求,确保旅客的居住舒适度。
客房类型与面积要求
客房类型包括套间、单床间、双床间(双人床间)和多床间等。多床间内床位数不宜多于4床。客房净面积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小值,以确保旅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。
公共部分设计
门厅、旅客餐厅、会议室、商店、美容室、理发室等公共部分的设计应满足旅客的使用需求和服务要求。例如,门厅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;旅客餐厅的座位数应满足一定比例的床位数要求;会议室应避免外部人流与内部客流的相互干扰等。
设备与设施要求
旅馆建筑应配备必要的建筑设备,如电梯、锅炉房、冷却塔等。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不同等级旅馆建筑的要求,确保旅客和货物的便捷运输。锅炉房、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,如必须设置时应采取防火、隔声、减震等措施。
节能与环保要求
旅馆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。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,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工作。同时,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,降低旅馆建筑的能耗和排放。
总结
旅馆建筑设计规范是确保旅馆建筑质量和旅客居住体验的重要保障。通过遵循规范中的各项要求,可以设计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符合安全、卫生、节能、环保等要求的旅馆建筑。未来,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,旅馆建筑设计规范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