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?权威解答:时间、背景、意义、内容、结果全方位解读

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准确年份和时间
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2020年进行的。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

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第七次人口普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细致的入户登记工作,普查登记时间从2020年11月1日开始,至12月10日结束。 这期间,普查员深入到每一个家庭,逐户逐人进行信息登记。

因此,当被问及“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”时,明确的答案是:2020年。虽然数据发布和结果分析在后续年份进行,但人口普查的实际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是在2020年完成的。

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背景和重要意义

时代背景

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,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期进行的。 此时进行人口普查,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:

  •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: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准确的人口数据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、优化产业结构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。
  •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: 人口结构、分布、流动等变化深刻影响社会治理。 人口普查数据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,优化公共服务供给,解决人口老龄化、生育政策调整等社会问题。
  • 为“十四五”规划和更长远发展奠定基础: 人口普查数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,以及制定更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性信息。

重要意义

第七次人口普查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口数量统计,更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,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:

  1. 摸清人口家底,服务国家决策: 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、结构、分布等方面情况,为党中央、国务院制定和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。
  2. 提升统计能力,夯实统计基础: 人口普查是对国家统计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提升,有助于完善统计调查方法,提高统计数据质量,夯实统计工作基础。
  3. 反映社会发展,回应社会关切: 人口普查数据能够反映人口发展变化趋势,揭示人口结构性矛盾,回应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普遍关切,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。
  4. 服务社会公众,促进社会参与: 普查数据经过科学分析和解读,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人口信息,提高公众对人口问题的认知,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人口发展和治理。

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

第七次人口普查在普查内容上,涵盖了人口和住户的多个方面,力求全面、细致地了解人口状况。 普查主要登记以下内容:

  • 姓名: 普查对象的姓名。
  • 公民身份号码: 普查对象的公民身份号码,用于唯一标识身份。
  • 性别: 普查对象的性别。
  • 年龄: 普查对象的年龄。
  • 民族: 普查对象的民族成分。
  • 受教育程度: 普查对象接受教育的程度。
  • 行业: 普查对象所属的行业。
  • 职业: 普查对象从事的职业。
  • 迁移流动情况: 普查对象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是否一致,以及迁移流动情况。
  • 婚姻生育状况: 普查对象的婚姻状况和生育子女情况。
  • 死亡人口情况: 普查年度内的死亡人口情况。
  • 住房情况: 普查对象居住的住房情况,包括住房类型、面积、设施等。

与以往普查相比,第七次人口普查更加注重普查数据的精细化和信息化,采用了电子化采集方式,并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,提高了普查效率和数据质量。

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应用

第七次人口普查取得的海量数据,经过汇总、分析和研究,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:

  • 制定国家人口发展战略: 普查数据为制定国家人口发展战略,优化生育政策,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。
  • 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: 普查数据是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和更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,用于测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,优化资源配置。
  • 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: 普查数据可以帮助政府了解不同地区、不同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,优化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。
  •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: 普查数据揭示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,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优化城镇化布局提供数据支持。
  • 服务企业和社会研究: 普查数据经过脱敏处理后,可以为企业进行市场分析、产品开发提供参考,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。

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亮点

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后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,其中一些主要结果亮点包括:

人口总量持续增长,但增速放缓

普查数据显示,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,与2010年(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)的133972万人相比,增加了7206万人,增长5.38%;年平均增长率为0.53%,比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.57%下降0.04个百分点。 表明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,但增速有所放缓。

户别规模继续缩小

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,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;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.62人,比2010年的3.10人减少0.48人。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,反映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。

城镇人口比重上升,城镇化进程加快

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,占63.89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,占36.11%。 与2010年相比,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.21个百分点,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。

人口素质不断提高

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。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。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.08年提高到9.91年。 文盲率由2010年的4.08%下降为2.67%。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。

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

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,占18.70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,占13.50%。 与2010年相比,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.44个百分点。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,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。

性别结构持续改善

总人口性别比为105.07,与2010年基本持平,略有降低。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.3,较2010年下降6.8。 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,但仍需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。

总结
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2020年进行的,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。 这次普查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,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状况,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、优化公共服务、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。 普查结果显示,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,既有持续增长的动力,也面临人口结构性矛盾的挑战。 深入分析和应用普查数据,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

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

By admin

发表回复